宿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%以上-凯发k8真人娱乐

发布日期:2024-07-16 08:46 编辑:宿州市供销社 来源:拂晓新闻网 【字号:  】 阅读:

“秸秆里藏着‘软黄金’,去年我净挣了几十万,今年又扩大了收储点,添置了打包机、秸秆滚筒筛等机具,并与蒙牛集团、君乐宝集团、认养一头牛3家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,每年为他们提供6万吨秸秆。”日前,灵璧县虞姬镇玄庙村返乡创业青年杨赞高兴地说。

小秸秆,大用途。近年来,我市通过政府主导、群众参与、市场运作,积极打造秸秆综合利用收、储、运、用产业链,通过科技手段,秸秆磨粉制成板材用于建房子、造桌椅、做餐具,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%以上,有效解决了秸秆禁烧的源头化治理问题,为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、提升农村生活品质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
秸秆变“材”。目前,全市拥有生产人造板材、包装材料、秸秆工艺品、一次性餐具等秸秆原料产品企业8家,年生产各种绿色建材、板材38万吨,生产秸秆粉5.5万吨,年消耗农作物秸秆58万吨,产值突破10亿元。“秸秆木塑板材附加值高,一吨秸秆售价一两百元,研磨成粉可卖700多元,制成木塑复合材料售价就达到了7000多元,而且成本比普通木塑板材要低100多元。企业去年利用农作物秸秆3.5万吨,生产木塑复合材料1万吨,产值实现8000万元,今年秸秆利用力争突破4万吨。”安徽淮宿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双标向记者介绍。

秸秆变“肉”。我市出台《宿州市百万头肉牛产业发展行动工作方案》,积极做好秸秆变“肉”增值大文章。力争到2027年,全市肉牛出栏量达到50万头,饲料化利用率达到40%,在全省率先突破肉类总产100万吨大关。“合作社存栏500头牛,喂牛需要秸秆600多吨,再加上发酵垫料要用100多吨。以前谁能想到,废弃秸秆还能变成牛肉!”灵璧县禅堂镇众帮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光明笑着说。作物秸秆处理曾是困扰农民的难题,如今在我市,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、变废为“肉”,成了助农增收的“香饽饽”。

我市还积极推动秸秆变“能”。目前,全市5座生物质发电厂年发电总量12亿千瓦时;建设大中沼气项目6个,年产沼气237.5万立方米;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企业16个,年消耗秸秆21万吨。推动秸秆变“肥”。全市拥有规模化有机肥龙头企业19家,年产有机肥31万吨,消耗秸秆19万吨,产值突破2亿元。推动秸秆变“菇”。全市大球盖菇、平菇、双孢蘑菇等食用菌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,规模化企业发展到130多家,年产鲜菇5万多吨,年“消化”秸秆18万吨,产值突破3.6亿元。(记者 杨雪)